2012年10月17日 星期三

電腦報價單

項目 品名 規格 數量 金額
1 CPU AMD-AM3 Phenom II X4 965 3.4G SocketAM3、L3-6MB、140W、45nm、四核心 1 2700
2 主機板 華碩-M5A78L-M/USB3 AMD760G, SAM3+, Dual DDR3 2000, PCI-E, SATA RAID, GigaLAN, 8ch, USB3.0 1 2200
3 硬碟 W.D-500GB 7200轉 SATAIII 3G/16MB/AAKX 1 1900
4 記憶體 金士頓-DDR3 4GB  DDR3 1600 1 550
5 螢幕 ACER-P196HQL 18.5吋 LED液晶螢幕 16:9寬螢幕 1 2960
6 機殼 BeQuiet-E6-400W  12cm 80PLUS 1 2400
7 滑鼠.鍵盤 羅技-無影手組 EX111  PS/2 鍵盤滑鼠組 1 1050
8 燒錄機 華碩-BW-12B1LT SATA 藍光Combo、8BD R/8DVD±R DL/16DVD±R/12DVD±RW/12DVD-RAM/16DVD/48R/48W/32RW 1 2650
9 風扇 大星-HPC-925冰巨人  四合一CPU散熱器 1 1050
10 作業系統 Window 7 Windows 7 家用進階中文版 1 4170
11 音效卡 華碩-Xonar U1 外接、5.1聲道、24bit/48KHz、100dB 1 1750
總計 23380

資料來源:光華商場

2012年10月3日 星期三

資訊作業-數位化產品


數位電視

  數位電視(Digital TV)是指將發射端(電視台)所發射的節目、資訊,以數位方式進行紀錄、處理、壓縮、編碼、調變,經過傳輸網路遞送給接收端(用戶),最後透過可接收數位訊號之接收設備,以數位方式進行接收、解調、解碼、解壓縮及播放的一種電視廣播系統,不論是有線電視、無線地面廣播或衛星直播電視皆然。數位廣播在畫面清晰度、抗雜雜訊、解析度、 聲音品質,使用頻寬效率性均優於類比訊號,此外擁有比類比多出4-6 倍的頻道數。


數位電視傳輸方式

數位電視的發展史:日本NHK於1983年率先推出類比式的高畫質電視(HDTV;High Definition TV),此時仍是類比訊號,而與傳統電視最大的不同在於強調畫面品質。1986年美國FCC(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s)邀請日本的高畫質電視在美國國會展出,緊接著美國FCC也組成先進電視服務諮詢委員會ACATS(Advisory Committee on Advanced Television Services)積極發展美規的高畫質數位電視,經過多年的測試,終於提出14個標準;在此同時,歐洲廣播業者也積極討論著數位電視之規格,並於1993年提出DVB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)之歐規數位電視標準,因此真正進入數位化的時代。而數位電視正式進入普及化則始於1998年,美國製造商開始提供HDTV數位電視。




由於各國政策支持,世界各國停播類比訊號時程紛紛出爐,其中以美國在2009年第三季停播類比訊號的時程最早,美國政府計畫15億美元的預算以及每張補貼券40美元推動美國一般家庭全面採用數位電視廣播,截至2008年底,美國民眾兌換STB的並不多,顯示仍有相當多的美國民眾仍採觀望態度,至於歐洲各國則持續依原計劃進行,包括德國、挪威、丹麥、西班牙等國家,2009年第四季至2010年第一季期間就停播類比訊號,所以歐美市場數位機上盒需求大增,也帶動相關晶片出貨。根據市調機構In-Stat預估,歐洲市場對數位機上盒的需求,將因數位電視開播及類比訊號停播,而出現強勁成長,德國、法國、西班牙、英國、義大利等人口較多的國家,將是最大的需求來源,預計數位電視機上盒出貨量今年可達4,400萬台,而成長力道可延續至2011年,來到16億美元的龐大規模。現今的數位電視的傳輸方式大致可分為接收有線電視(Cable)、衛星(Satellite)、地面廣播(Terrestrial)、以及網路(IP)等四種



各國停播類比訊號時程表:


 
數位頻道開播時間
類比訊號停播時間
美國
1998
2010
英國
1998
2012
德國
2003
2010
韓國
2002
2011
日本
1997
2010
台灣
2003
2010~2011
中國
2005
2015